把责任与担当写在人民需要的紧要关头
中国电建6.24茂县叠溪特大山体垮塌灾害抗险救灾纪实
6月24日凌晨5时38分,特大高位山体垮塌在茂县叠溪镇新磨村悄然而至,1000万立方的山石倾泻而下,不到两分钟,这个平日里热闹美丽的小村庄被完全掩埋在数十米之下,变成寒气逼人的“地下世界”。
灾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对抢险救援工作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全力组织搜救被埋人员,尽最大努力减少人员伤亡。李克强总理就抢险救援工作作出批示。垮塌造成河道堵塞2公里,40余户100余人被掩埋,截至25日14时,挖出遇难者遗体10具,仍有93人失联。
心系灾区,首批专家火速赶赴现场支援救灾
天灾无情人有情!灾情牵动了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全体员工的心。
24日深夜,成都院主动与省市相关部门联系,并指定联络专员向茂县前方救灾指挥部报到;各专业处室科级以上干部全面集中,并初步研究成立五个技术工作组:资料收集组、规划组、地质组、水工组、施工组,根据前方资料开展灾害成因、治理条件、可行性分析等相关工作。
成都院在抢险救灾方面,一直勇于承担国家队的责任,在汶川大地震中,不顾自身受灾严重,主动投入救灾,科学处置了包括唐家山在内的10余个最危险、最艰苦的堰塞湖除险任务;在芦山地震中,为科学高效做好抗震救援工作提供技术支撑。当灾害来临时,成都院想到的是同胞的安危,担负的责任和使命,这是一个大院60年来 沉淀的胸怀。
25日早上,在得到四川省国土厅同意后,成都院随时待命的第一批由地质、水工、施工组成的8名专家组即刻奔赴灾区。8名专家中,有6名党员,这是一支名副其实的党员突击队,专业技术过硬、救灾经验丰富,大多参加了汶川、芦山抗震救灾工作,他们承载了成都院3000多名干部职工的深情和祝福。
17:30,专家组抵达灾区,与现场救援指挥部进行工作对接沟通,表达中国电建、成都院愿意尽全力为灾区工作提供技术支持、接受任务安排、专业开展后续工作。
专家组紧急投入到现场工作。仔细查勘现场后,认为垮塌山体位于叠溪地震震中位置,岷江断裂和松坪沟断裂两条活动性断裂交汇处,受1933年叠溪地震和2008年汶川地震影响,岩体破碎,本次地灾类型属于高位远程崩滑碎屑流,具有很大隐蔽性,加之植被茂盛,不易事先被排查。地质专家详细查看了垮塌山体周边地形地质条件,对垮塌体的物质组成、架空情况和渗透特性进行调查,初步讨论和分析了致灾机理;水工和施工专家就垮塌山体堵江情况和堰塞坝体的泄流情况进行了详细调查。专家组将调查情况向现场参加救援的机构进行沟通,结合碎屑流运动轨迹判断哪些地方可能有掩埋人员,指导现场救援工作开展。
责任系灾区、大难显真情。成都院后方救灾工作小组全天候24小时跟踪灾情及救灾进展,随时待命做好救灾和各类后续工作。
责任在肩,早一秒参与救援是每个专家的坚定信念
25日,一个再寻常不过的周末。一大早,正在手机上刷屏关注灾害救援情况进展的地质处处长助理冉从彦接到电话,要求马上加入公司首批专家组,赶赴灾区。
电话还没挂断,他的妻子已经给他收拾好背包了。由于进入灾区的道路实行交通管制,社会车辆一律不允许进入灾区,跟随武警黄金部队官兵的救灾车辆,以最快速度般向茂县驶去。
车过紫坪铺,一路满目的青翠,但斑驳的山体扔提醒着5.12汶川大地震的创伤仍在。此刻,多灾多难的四川人民旧伤又添新疤。想到这里,一车人都不言语,只盼望着能早一点到达灾区。
出了茂县县城,一辆辆大型装载机行进在爬坡道上,路边空旷地上,整齐地停放着一排排大型挖掘机随时待命。通信保障车辆、油料补给车辆、救护救援车辆、后勤保障车辆,井然有序地行进在前往灾区的路上,政府强大的资源调配能力和民众在灾难面前的齐心协力无不让人感叹。
车过叠溪海子,远远便望见了前方垮塌山体的巨大缺口。在松坪沟景区大门口,车辆已不能再往前,距离垮塌点尚有6公里山路,专家组背起行囊,列队徒步进入灾区。
急行军半小时后,8个人挤在一辆皮卡车里一路颠簸,终于抵达了松坪沟游客中心,前线的救灾指挥部就设在这里。游客中心人头攒动,刚救援下来的官兵,浑身泥土,或席地而坐,或靠着凳子打盹。
负责带队的专家成都院原地质处处长、国际工程分公司党工委书记张世殊向救灾指挥部汇报了公司参与救灾的准备情况,与国土资源部专家现场讨论了灾害发生机理、下步救援重点等。在征得指挥部同意后,专家组来不及休息立即前往垮塌体。
巨大的垮塌山体冲击每一位专家的视线。灾难发生那一刻,1600米高的山顶上,巨大的基岩顺层滑坡裹挟着山体表部的破碎岩体,从天而降,犹如一只巨碗倒扣向村庄。曾经椒香四溢的新磨村,一夜之间被冰冷的山石吞没掩埋。
垮塌体上,上百台大型挖掘机轰鸣着,争分夺秒地抢救被埋群众。搜救犬被绑裹在溜索上,渡过奔腾的河流继续搜寻可能幸存的生命。现场通信保障队、应急照明队、生化消毒队、无人机航拍队各司其职,跟时间赛跑,想尽一切办法搜寻被埋人员。
生命至上,守望相助。在现场,我们看到了一个个感人瞬间:累得席地而眠的搜救队员、含着泪水坚持救援的亲人、赶几十里山路送饭的少数民族同胞。“吃饭喽,吃饭喽!”几声伴着山谷回音的吆喝,在茂县叠溪镇新磨村巨大的碎石间响起。七、八名手拿长勺、扛着大桶的群众,出现在救援现场。我们从他们手中接过热腾腾的饭菜,彼此郑重说着“感谢你们!”这种温情,一定可以生成无穷的救援力量。
入夜,夏日的松坪沟凉风渐起,垮塌体上应急照明电源发出耀眼的光亮,大型挖掘机仍旧不停不歇。天色已暗,在完成灾害体初步调查后,专家组下撤到茂县,继续战斗在人民最需要的地方。
专业高效,抢出第一份权威科学的地灾评估报告
在25日指挥部,专家组接到省国土厅电话,离叠溪镇20多公里的石大关乡发生垮塌,中心学校已经停课,需要进行地灾隐患排查,给予专业评估,以减轻对当地生产生活影响。
石大关乡位于茂县县城去往叠溪镇的路上,是个并不起眼的小乡镇。但这里地理环境恶劣,地质灾害频发,河道两岸边坡时常掉块,村民们很难睡一个踏实觉,2014年曾发生“石大关7•17事件”,高位垮塌山体砸中下部国道213的车辆,造成数名人员伤亡。
石大关乡的险情受到在叠溪镇指挥抢险救援的国务委员王勇和四川省委书记王东明的重视,他们专程前往石大关乡调研情况。
6月26日一大早,成都院应急抢险专家组赶往石大关乡调查地质灾害发育情况。
石大关乡乡政府、部门机关和学校位于岷江河谷,两岸谷坡陡峻,乡场对岸发育一基岩崩塌体,近年来不停有块石滚落江面,甚至越过河道威胁场镇居民的安全,垮塌山体激起的漫天粉尘几公里开外都能看见。专家组现场查勘了崩塌山体的地形地质条件,就崩塌体成因机制、落石最大运距、对场镇的危害程度进行了现场讨论。
专家组驱车前往对岸岸坡上部查勘。上山的道路勉强容小车通行,迂回曲折,十分险峻,车行至半山腰,因坡体变形导致道路损毁,只能徒步爬山。经实地查勘,石大关乡对岸山体中上部发育一大型覆盖层滑坡,滑坡后缘拉裂缝长数百米,坡体上遍布拉张裂缝,当地老乡戏称“无底洞”。跟地质灾害打了一辈子交道的地质专家们得出一致结论,这是一个体积数百万方,处于临界稳定和欠稳定状态、变形正在加剧的大型滑坡,一旦遭遇强降雨或地震,极有可能诱发整体失稳,给下方人员生命财产造成毁灭性灾难。
险情,容不得半点耽误。不能让叠溪惨剧再在石大关发生,这是专家组头脑中最先闪过的意念,他们紧急下山,与茂县国土局和石大关乡党政领导班子召开地质灾害查勘通报会,建议地方政府立即疏散场镇剩余人员,并做好滑坡监测预警工作和应急抢险预案。
大灾面前,专家们责无旁贷的冲在第一线。黄红色的外套来回穿梭,灾区群众看到那一抹抹黄,都投以赞许和钦佩的目光。救灾专家组中,甘东科是年纪最轻的一个,作为地质灾害与岩土勘察室的主任,他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地灾专家。戴着眼镜,身材瘦削的他总是不知疲倦地跑前跑后,石大关乡最危险的梯子槽滑坡,上下高差六七百米,为调查清楚滑坡的地质条件,他爬上爬下,当地老乡累得都不想给他带路了。因为这次应急抢险,今年又错过了儿子的家长会。
心里装着人民的平安,双肩扛着灾区的安宁,这批党员专家组冲锋在前,不怕苦、不怕累,以人民群众的安危为重。熬红的双眼,起泡的双脚,以及舍团圆为灾区的大义,无不诠释共产党人的拳拳赤子之心,每个人都在这场抢险斗争中谱写出壮丽凯歌。
下午的间隙,专家组在指挥部的坐凳上,对查勘的石大关乡情况进行梳理讨论。场地的局促,办公条件几乎没有,这都难不倒专家们,他们硬是靠集体智慧在2个小时内,抢出来一份沉甸甸的评估报告。报告的每个字眼,涉及到民心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都必须科学严谨,不能有丝毫差错。
晚8时30分,在召开的救援会议上,省国土厅对成都院主动、无私、科学参与灾后救援工作表示感谢,对专家组在极短时间内提交高质量的地质灾害调查评估报告给予高度评价,体现了成都院作为央企的技术水平和实力担当,并安排成都院和另一单位共同承担岷江飞虹桥至叠溪镇40公里长河段的应急地质灾害排查工作。
面对政府和人民的重托,今夜,注定又是一个难眠之夜。窗外,汹涌的岷江河水拍打着河岸,漫天的星斗点缀在黛青色的大山腰上。那里,是我们接下来要征战的地方!
救援接力,更多专家和设备参与到救灾部署中
27日,距垮塌发生还未超过72小时黄金救援期,搜救工作仍在不遗余力地开展。针对茂县特殊地理条件以及地质灾害隐患众多等问题,现场指挥部在救援的同时启动了全县范围内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
在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和阿坝州国土资源局的安排下,参与叠溪镇特大山体垮塌现场救援的地勘单位分别承担了茂县境内部分乡镇的地灾应急排查工作。成都院作为参与抗灾救援的央企之一,在救援后期转战到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中,成为现场参加此项工作的唯一一家央企。
成都院在高山峡谷区地质灾害勘察、评估以及治理领域有着强大的技术实力,在行业内拥有很高口碑,现场指挥部决定由成都院牵头,负责地质灾害集中发育程度最高、灾种最多、孕灾机制最复杂、调查难度最大的岷江干流叠溪镇附近河段的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该河段包括岷江飞虹乡至太平乡一线,河段长40余公里,覆盖飞虹乡、石大关乡、叠溪镇以及太平乡4个乡镇。
接到任务后,27日下午,成都院专家带领协作单位完成了岷江飞虹乡至太平乡调查河段的现场踏勘,根据河段的地形地质条件和居民点、交通和重要设施的分布情况,商定了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的重点工作区段和调查手段,初步制定了相应工作方案。应指挥部的要求,于当日傍晚完成了现场指挥部新迁地址的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
首批专家组向公司领导汇报了现场救援情况和下步工作。公司高度重视,要求相关单位连夜召开筹备会议,选派高水平专家,配备先进调查仪器,进场开展工作。
早一秒达到,地灾隐患区的人们就多一份平安和依靠。28日清晨,第二批专家11人从成都出发,紧急驰援灾区,包括地质灾害调查评估专家5人、监测专家4人、无人机机长1人、飞行操作员1人,并携带大量地质调查设备和监测仪器,负责石大关乡监测、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对石大关乡梯子槽滑坡进行无人机航拍和临时监测方案策划,并开始临时监测点布设和初始值测量。晚间,现场小组发出了第一份监测简报。
29日,专家们参加阿坝州组织茂县地灾应急排查第一次工作对接会,与乡政府联系沟通,正式全面石大关乡地灾应急排查。公司当日又增派4名地质专家对石大关乡梯子槽滑坡进行勘探及治理设计策划。根据新任务安排,现场全部专家分两组开展工作,另一组参与叠溪镇灾后复建选址工作,经过踏勘分析,对选址较场村安置场地提出了专业意见及建议。
无人机、全站仪、快速棱镜、GNSS监测仪,成都院后方随时提供灾区INSAR(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数据供现场调查分析,众多专家随时待命提供坚强技术支持,全力作好本次地质灾害应急排查工作,成都院的旗帜将再次飘扬在灾区的最前线!
救援暂告一段落,地灾排查和灾后重建工作仍然紧急,仍然不可掉以轻心,成都院人一定会斗志更高、激情更饱满,继续书写责任央企的风采。
2017年这个孟夏,因一场垮塌,逝去和救援,让国人深深铭记。成都院人用坚定信念和实际行动,高举并践行了“服务、关爱、回报”企业价值,让灾区人民感受到温暖与力量。 责任见忠诚,担当显本色,哪里急难险重,哪里就有成都院人的身影,把责任与担当写在垮塌现场、危险山巅,在茂县人民面前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成都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