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牌贫困村的电力扶贫故事

时间:[2017-06-28 ] 信息来源:国家电网报
作者: 
浏览次数: 次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在脱贫致富、同奔小康的路上,电力是重要的保障要素,是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至关重要的支撑力量。本报记者走进陕西、冀北、吉林三个老牌贫困村,聚焦“国网阳光扶贫行动”,讲述阳光照耀下贫困村脱贫致富的故事。
 
  光伏发电,喇家寨村致富新希望
 
  2016年,陕西汉中供电公司为喇家寨村光伏扶贫项目开通了“绿色通道”,为光伏电站建设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还为喇家寨村村民提供了分布式光伏接入系统方案设计、并网检测和调试等服务。村民王洪发觉得日子愈发舒心了。
 
  六月的陕西汉中草木丰美,一派生机。然而,在这片被称为“西北小江南”的土地上,却隐藏着八个国家级贫困县。这里有38.7万贫困居民,他们的年收入均在3100元以下。
  6月21日上午,从汉中市区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驱车1个多小时后,记者来到了国家级贫困县陕西汉中勉县的元墩镇喇家寨村。
  村民王洪发正提着一个大袋子往家赶,他兴奋地告诉记者:“刚去城里用这几年攒的一点钱,买了木耳菌丝,过阵子在板子下面种。”
  王洪发所说的“板子”,指的是喇家寨村光伏扶贫示范园里的蓝色光伏板。喇家寨村光伏扶贫项目总装机容量5000千瓦,分两期建设,一期装机容量1000千瓦,去年7月并网发电;二期去年8月启动,装机容量4000千瓦,今年1月中旬并网发电。据了解,勉县光伏扶贫项目是陕西省10个光伏产业扶贫示范试点单位之一,也是汉中市首个光伏扶贫试点项目。
  勉县喇家寨村就是其中之一。光伏电站位于村西南面,“这里原本是废弃的烧砖厂,现在用来搞光伏发电,节省了土地资源。”元墩镇党委书记李均告诉记者,“整个项目总投资4600万元,一期财政投资200万元作为贫困农户入股资金,二期采取股份合作方式,喇家寨村持股49%,每户500元入股,每年能增收3000元左右。”
  对于61岁的王洪发来说,这3000元是一家人的重要收入。王洪发有一个35岁的儿子,少年时上学途中遭遇车祸,大脑受伤,失去劳动能力。这么多年来,全家仅靠王洪发一个人捡废品维持生计。而现在,除了项目建设初期帮忙运输光伏板的收入,王洪发还多了光伏电站的入股分红,生活愈发滋润起来。
  如今,王洪发又有了个致富的新想法。“俺们这的木耳,品相好、质量高,但就是自然环境下产量太少。”王洪发告诉记者,“光伏板下面阴凉,是个种木耳的好地方,我正在鼓励大家多参与进来,靠着光伏扶贫产业园的热乎劲儿建一个蔬菜大棚基地。”光伏板下种木耳,也叫做“农光互补”,即通过利用光伏板下的充裕空间发展蔬菜、养鱼产业,提高单面积收益。
  一直以来,国家高度关注光伏扶贫项目的开展。2016年10月17日,国家能源局和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对外发布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总规模为51.6万千瓦。陕西省计划用5年时间在18个重点光伏扶贫县的1932个贫困村建设总装机100万千瓦的光伏电站,保障19.5万个建档立卡无劳力贫困户年获得稳定年收入3000元以上。
  2016年,汉中供电公司为喇家寨村光伏扶贫项目开通了“绿色通道”,为光伏电站建设提供专业的技术指导。“从客户的申请到最后的并网验收,我们都免收服务费用和系统备用容量费,免费为村民提供关口计量表和发电量计量表,并全额收购了光伏扶贫项目所发的电量,实现‘零弃光’。”元墩供电所所长戚继斌告诉记者。
  除了光伏接网项目,汉中供电公司也为喇家寨村村民提供了分布式光伏接入系统方案设计、并网检测和调试等服务。目前,喇家寨移民集中安置点的分布式光伏板前期准备工作已全部到位,即将开工。汉中供电公司将全额承担分布式光伏并网配套的公共电网改造费用。
  现在,王洪发觉得日子愈发舒心了。自从汉中供电公司将动力电通到了喇家寨村贫困百姓家,脱贫致富的路子更宽了。王洪发买了电动榨油机,开起了小作坊,充足的动力电,让榨油机欢畅地运转着。
  温暖的阳光,正在渗透到这个贫困小山村的每一个角落。喇家寨村关于“光”和“农”的动人故事,还在继续。
 
  “只要有太阳,我们就能进钱”
 
  从2016年开始,国网冀北电力采取“三级对接、一口对外、精准高效施工”等措施,加大配电网投资力度,推动配套电网工程建设,满足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并网需要,为冀北地区脱贫致富提供强大电力支撑。如今的冀北德胜村,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德胜村位于国家级贫困县——河北张北县城十公里处的小二台镇,全村共413户,其中212户是贫困户。6月21日中午,记者来到德胜村。一下车,就感觉到一股热浪袭来,明晃晃的太阳照得人睁不开眼睛。
  “坝上地区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种庄稼收成不好,养牛羊也不成。”78岁的村民胡文斌用“十年九旱”来形容自己一直生活的村子,“以前,家里种莜面、土豆,想吃面食要到村里用家里产的作物换面,只有中秋节和过年时才能吃上肉。”
  胡文斌带着记者来到位于德胜村村委会院内的400瓦村级光伏电站,远远眺望,一排排光伏电池板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成为村庄夏日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胡文斌笑呵呵地说:“村子每年就是晴天多,雨天少。现在只要有太阳,我们就能进钱。如今在村子里就能买到馒头、面条,肉馅饺子想吃就吃,不用再等到过节,生活比以前好多了。”
  干旱少雨的自然条件竟然能为村里创造收入,这是胡文斌万万没有想到的。“光伏板就是全村人的钱袋子,我可要照顾好它们。”胡文斌原本在村委会看大门,打扫卫生,而现在照看光伏板成了他每天最惦记的事。
  “今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了我们村,在光伏电站旁,和乡亲们一起算了一笔扶贫账。”德胜村的党支部书记叶润兵告诉记者,村子里建起100千瓦和400千瓦两座光伏村级光伏电站,平均每年的发电量为75万度,按每度电1.08元的电价补贴计算,两座电站每年可以给村里增收81万元。这些钱一部分直接发放到村民手中,另一部分解决低保贫困户的兜底和补贴,全村人均年收入能达到6000元。
  “村里第一批光伏扶贫项目并网发电后,截至4月20日,发电上网190360度,共收到上网电费107248.82元。”谈到光伏电站的成效,叶润兵高兴地说,“张北县供电公司还帮我们检查光伏板运行情况,减少、合并计划停电时间和频次,提高故障抢修速度,大大增加了电站的发电量。”
  保障德胜村光伏扶贫电站并网发电,是国家电网公司“阳光扶贫行动”的缩影之一。从2016年开始,国网冀北电力采取“三级对接、一口对外、精准高效施工”等措施,加大配电网投资力度,推动配套电网工程建设,满足村级光伏扶贫电站并网需要,为冀北地区脱贫致富提供强大电力支撑。
  除了光伏电站,充足的动力电也让德胜村的微型薯种植火了一把。张北县供电公司架设动力电,并安装500千伏安变压器和125千伏安变压器各1台,提高供电可靠性,为这一产业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电力供应。
  来到村民徐万的微型薯大棚,70岁的徐万一边麻利地撒肥,一边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道:“今年家里种了3个大棚微型薯,每个大棚预计纯收入在两万元左右,我和老伴加上儿子家共有5口人,人均收入能上万元。”
  看着眼前一排排绿油油的小嫩苗,徐万高兴地说:“马铃薯苗很娇气,对温度和湿度要求很高,我的大棚全部实现了电气化,控温控湿都用电自动操作,现在时时刻刻都离不开电。”
  如今的德胜村,多产业发展,宽阔的村道整齐干净,家家通上了自来水,户户用上了放心电。全村人均纯收入增加到6000元,村民的钱袋子越来越鼓,日子越过越红火。
 
  有了动力电,发家致富的路子更宽了
 
  2016年,国家电网公司投资86.2亿元,涉及19个省,完成新通动力电及动力电不足村改造2.2万个。有了动力电,昔日穷山村终于彻底翻了身,找到了“永丰”的新路子。
 
  “俺们这儿四面环山,地形隐蔽。当年,中国工农红军第32南满游击队就经常在附近活动,俺们经常把自己种的菜给他们偷偷送过去。”71岁的吉林磐石石嘴镇永丰村村民杨玉良经常和人说起发生在这里的东北抗联往事。
  然而,当年让杨玉良引以为豪的复杂隐蔽地形,如今却成了制约永丰村发展的障碍。
  “全村363户人家,耕地大都在山坡上,大型机械根本派不上用场。”永丰村党支部书记刘志刚说,“村里的土壤是盐碱地,庄稼生长困难,没有来钱的方法。乡亲们的日子也过得紧巴,贫困户超过了全村人口的四分之一。”永丰村如何摘掉贫困的帽子,实现“永丰”,成为摆在当地村民面前的一大难题。
  2015年前,村民王守义全家仅靠几亩盐碱地维持生计。2016年偶然的一次机会,他听说种植芦笋能致富,根据芦笋种植专家的建议,决定在自家的盐碱地上种植芦笋。然而,芦笋生长对环境的温度和湿度要求较高,培养房内的温度和湿度都需要电来控制。当时,王守义家所在的村庄位于供电末端,供电半径长,电压不稳令他头疼不已。
  2017年年初,事情有了转机。在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天气里,吉林供电公司为永丰村新安装了7台变压器,并新建及改造10千伏线路3.89公里,0.4千伏配电线路6.99公里,实现了全村动力电全覆盖。如今,永丰村实现了农作物全电气化灌溉,再也不用担心芦笋种植园区供电能力不足了。
  6月19日,在永丰村芦笋种植园区基地,大大小小的运输车停满了园区,刚刚采摘下来的芦笋被一筐筐装车发往外地。“自从用上动力电,村民们种植芦笋很有积极性,几乎家家都开始种。靠种芦笋,户均年收入五六万元不是问题,将来很有可能达到10万元。”永丰村芦笋种植户王守义高兴地说。
  “前年日子过得紧张,我们一家还住在村东头的毛坯房里,每年守着3亩玉米地基本只能填饱肚子。”王守义说,之前的毛坯房里,除了一台老旧电视机和3只白炽灯泡以外,就没有其他用电设备了,而如今不仅有了新房,冰箱、热水器、电脑等电器也全都用上了。
  村村通动力电工程是国家电网公司进一步加快农村地区居民群众脱贫致富步伐,实施扶贫攻坚行动,全面贯彻落实阳光扶贫行动的一项重要举措。2016年,国家电网公司投资86.2亿元,涉及19个省,完成新通动力电及动力电不足村改造2.2万个。
  在永丰村,除了安装变压器和改造线路,吉林供电公司还建立了动力电覆盖台账制度和项目建设工作月报制度,实时了解客户电压等级和用电规模,防止用电过负荷的情况发生。
  “最近天气热了,用电负荷增加了不少呢。”在中央配电变压器前,石嘴镇供电所所长冯爱臣介绍道,“这是一台315千伏安的变压器,厂区的电工师傅们每周进行三次巡视,预防变压器过热超载。”他指着变压器上方输电线路上的一个电气装置说:“这个装置叫做线路故障指示器,发生故障后可传达报警信息,是芦笋种植园区的‘安全卫士’。”
  2017年,在吉林,国家电网公司还将投资9372万元用于村村通动力电工程,拟建10千伏线路62.56公里,0.4千伏线路451.83公里,新建及更换配变389台,容量49500千伏安,涉及改造变台357座。
  有了动力电,昔日穷山村终于彻底翻了身,找到了“永丰”的新路子。